为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营造现代质量文化,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月11日上午,学院召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研讨会,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向东主持会议,院诊改办、各专项诊改小组及各教研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各诊改小组负责人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与标准、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改进的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逐一进行汇报。与会人员重点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等方面,从制定依据、分级指标、主要监测点等方面提出修订意见。
王向东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定了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7个专项规划和6个二级院系子规划,基本形成三级规划体系;依据学院各层级指标,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建设标准,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目标链。他强调,2022年学院诊改工作要聚焦“两链”,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实现目标逐层分解、上下贯通。明确内设机构职责,建立岗位工作标准,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推进诊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王向东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引擎驱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据诊改方案,全面推进学院诊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清单制度。学院诊改工作领导组定期听取各专项工作小组和二级院系诊改工作运行与实施情况工作汇报,梳理诊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诊改问题清单。要坚持结果导向,注重结果运用。将诊改工作的运行实施全过程和结果列入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以及教师业务考核,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激励机制和运行动力,实现各项工作不断改进,螺旋式上升。要坚持需求导向,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梳理涉及自身职能的资源和服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积极调整服务内容与手段,加强诊改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保障质量生成。同时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强化协作力度、增强工作效度,以知责任千钧之重、担责任万分之实的姿态推动学院诊改工作走深走实。